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人社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件好事实事,办得扎实,办得有力,办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惠民举措,顺了民意,暖了民心,真正让百姓得实惠。
多项行动帮农民工追讨工资
今年1月,湖南常德农民工袁某等6人经该市劳动监察支队帮助,拿到被拖欠11个月的工资。据悉,2021年,常德市人社部门共为1678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646.29万元。
2021年11月至2022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要求重点摸排,强化惩戒,保持治欠高压态势,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办结,让被欠薪农民工及时拿到应得的工资返乡过年。
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作报酬,关系到社会最基础的公平正义。春节将至,各地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成效初步显现,确保农民工工资发到实处。
近年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彰显国家对欠薪行为的“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人社部与多部门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进一步保护农民工工资权益,发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劳有所得是民生大事,也是民之关切。根治欠薪工作仍需常抓不懈,要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进一步建立农民工工资预防保障机制和诚信机制,对恶意欠薪问题开出良方,形成部门协作、监管合力的根治欠薪长效格局。
作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行动之一,人社部进一步畅通劳动者欠薪维权渠道,运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劳动者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可随时随地反映欠薪线索。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上线一年来,累计收到74万条线索,各地处理68万条,初步实现“一网通办”。
为困难人员找岗位
重庆市居民周朝东是一名残疾人,虽然积极求职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在家务农。日前,在南山街道文峰新街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帮助下,他顺利应聘文明劝导员的公益性岗位,生活有了起色。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有着落,工作收入有保障,生活就有盼头。民生稳才能人心稳,在疫情的影响下,就业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衡量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
困难群众在哪里,人社服务就在哪里。
在“稳”字当头的特殊时期,以给老百姓找岗位为靶向的就业服务工作可以做多些、做实些。一方面,要沉下心来,找准企业、老百姓的就业痛点堵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搭建就业“服务桥”;另一方面,对于就业重点人群,要尝试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东西部协作,在深挖本地岗位同时,探索区域性、跨区域性就业。对贫困群众,要延续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以实现精准就业。
针对部分就业群体因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等造成就业难问题,一年来,人社部举办25场就业帮扶直通车直播带岗活动,每两周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在线介绍用工单位情况、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组织111家企业提供2.8万个岗位,为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牵线搭桥,实现更精准、直接、高效人岗对接。
一张社保卡互享“同城待遇”
镜头
近日,江苏全面发行省集中统一的加载交通功能第三代社保卡,持第三代社保卡的江苏居民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及全国318个城市持卡乘坐公共交通,同时在省内乘坐公交、地铁还可享受“苏锡常”“宁镇扬”“通泰盐”“徐淮连宿”四大片区区域内交通出行同城待遇。
围绕“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要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探索交通出行“同城待遇”的内涵、标准和推进路径。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一年来,人社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为民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保障卡这一“人社品牌”被越来越多群众认可和信赖。截至2021年9月,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47亿人,电子社保卡持卡人数3.9亿人,上线40余项全国服务和大批属地服务。截至2021年11月底,在就医购药、惠农惠民及各类财政补贴资金发放、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智慧城市等民生领域,大多数省份持续扩大社保卡应用范围,让群众随时享有“一卡通”贴心服务。
我国首批特级技师通过评审
镜头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经成员单位考评推荐、集团公司特级技师评审委员会评审,80人通过特级技师评审。这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健全特级技师聘任与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启动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以来评出的首批特级技师。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021年9月,人社部发布通知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之上,再设特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
特级技师应为企业生产科研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并具备相应条件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可比照本企业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相关待遇。可结合实际情况,按规定享受疗养休假以及落户、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待政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作为人才人事政策实效行动之一,人社部积极引导企业科学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薪酬待遇,推动各地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当前,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方案制定能力不足,对技能人才队伍吸引力下降。人社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宣传培训、示范指引、上门指导等,推动《指引》确立的分配理念、方法在企业落实落地。截至目前,人社部组织开展调研座谈89次,开展政策宣讲和解读培训59次,覆盖企业近1.2万家,并组织撰写《指引》解读,向部分国企征集高技能领军人才薪酬分配案例,以供各地参考。
开展人社“厅局长走流程”
镜头
2021年4月,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拜师外卖小哥,体验了一天送外卖的感觉。
王林作为见习外卖员,体会到送餐途中的种种不易:取餐后在过道里快跑、送餐电动车被夹在机动车之间难以前行。
“一单跑1小时,却因为超时只挣6块6。”王林说。12小时送餐中,王林完成5单送餐,获得快递费41元。一天下来王林累得瘫倒在马路边。“真的太不容易,我觉得很委屈。我今天跑那么长时间,就挣这么点钱,离我的100块钱的目标,差那么多。”王林感慨。
副处长送外卖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很心酸也很真实,只有体验过,才知道不容易,才懂得委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5月起,各级人社系统开展“厅局长走流程”活动,人社领导干部积极行动、以上率下、全员参与,通过亲身体验办事流程、真正体验办事难处,从企业和群众角度查问题、找不足,倾听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打通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和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各级人社部门负责同志以普通群众身份,结合热点堵点痛点,从咨询、受理、办理、反馈、查询等环节,全流程“沉浸式”体验人社办事流程;针对走流程发现的问题、听取的意见,建立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和解决措施清单,促进活动成果转化,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出台文件终结“996”
镜头
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判定违法。此案被收录进2021年8月25日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的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明确“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加班不应成为企业文化,劳动者依法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权益,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超时加班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法律在支持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也明确其必须履行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义务。典型案例中指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工作安排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否则既要承担违法后果,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本次两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典型案例,一方面提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风险,促进依法规范用工;另一方面也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民生实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年来,各级人社部门为群众办实事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各级人社部门党员干部将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游翀 赵泽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