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16年第三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
来源:三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6-10-10 16:39

  一、三明市人力资源市场概况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2016年第3季度统计期内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的有效求职人数和需求人数。 

  (一)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结构有待优化 

  2016年上半年,三明市发放春风卡等宣传资料7.7万份,组织专场招聘会72场次,免费提供服务2.1万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劳动力共6210人,求人倍率约为1.15,较上季度持平,较去年同期上升0.01。从数据来看,本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总体状况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求人倍率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均有所上升,但市场内实际成功量偏小,招工就业“两难”状况未得到有效缓解,我市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 

  1.供求总体情况 

  根据《三明市人力资源市场2016年第三季度职业供求状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求人倍率达到1.11。

  

需求人数()

求职人数()

求人倍率

与上季度相比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

本期有效数

6255

5658

1.11

-0.04

+0.01

    近年来,求人倍率都大于1 ,说明人力资源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其变化呈波浪状,第三季度存在缺工状况。 

  2.市场需求方面 

  从产业需求来看:第一产业所需劳动力占比0.3%;第二产业所需劳动力占比52.4%;而第三产业所需劳动力比重为47.4%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部分制造业劳动力需求比重仍然处于高位。 

 

  按行业需求比重来看,制造业48.31%、住宿和餐饮业11.2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10.12%,这些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重仍然处在高位,出现用工缺口的概率比较大。 

  从用人单位性质来看,内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个体经营为用工需求量前三位的用人单位,用工需求量分别占需求总量的51.3%、17.47%、10.07%,内资企业需求总量为5241人次,所占比重达到84.55%。相比较第二季度情况,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需求人数有所减少,个体经营比重从第二季度的5.95%上升到10.07%,增加0.412%,市场经济情况不断好转。 

  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新一代劳动力以“80”和“90”后为主约占70%,以往求职者主要以养家糊口为主,而新一代劳动力因教育程度相对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此外,大部分求职者不愿意从事一线普工的工作,造成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缺工)现状。企业要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储备,善待员工,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同时,也要学会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问题。 

  3.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从职业供求状况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两者合计约占用人总需求的68.83%。从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以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9.7% 

 

  “求人倍率”总体都在平均值以上,而且都需要岗位技术能力,也就是技能。即使是“推销展销人员”,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产品技术内容和市场推销技术。 

  4.劳动力供给状况 

  从求职人员分类上看,本市农村人员占量46.85%,其他失业人员占23.56%;从性别上看,男、女求职人数各占总量的51.43%和48.57% , 男性劳动力供给高于女性;从年龄上看,35-44岁的求职者人数最多,达到了劳动力供给总量的33.63% 25-34岁的求职人数占总量的32.93%,劳动力供给市场持续呈现年轻化的态势。 

  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和初中以下学历的求职人员占求职总数的75.18% ,与第二季度所占比重75.53%下降0.35%,整个人力资源供给市场学历仍相对较低,人力资源供给的素质结构需要进一步提升。 

 

 

 

 

 

 

 

 

 

 

 

 

 

 

  从技术等级分组上看,对求职人员有技术等级要求的约占用人需求人员的7.29%,与第二季度15.5%比较下降0.821%。在所有求职人员中,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求职人员占总体97.54%,与上季度89.21%比较提高0.833%。由此可看出,有技术等级或职称的就业情况好于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就业情况;无技能求职人员量较大,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求职者就业技能越显重要 

  (三)三明市人力资源市场存在问题 

  缺工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农林、机械、餐饮、食品、电子、餐饮住宿及物业等企业。企业缺工问题较上年相比得到有效缓解。 

  1、企业缺工状况是劳动力结构性的短缺。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新一代劳动力以“80”和“90”后为主约占70%,以往求职者主要以养家糊口为主,而新一代劳动力因教育程度相对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此外,大部分求职者不愿意从事一线普工的工作,造成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缺工)现状。 

  2、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地区差异,很多农村劳动者主动选择在家务农或就近务工,使得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减少,不管是劳动力输入地和原劳动力输出地,均呈现出“招工难”与“民工荒”现象。 

  3、企业自身条件差,留工难,招聘更难。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纺织业,用工环境明显不能满足劳动者的求职期待。纺织企业普遍存在工作环境不好,噪音大,闷热。有些企业的住宿、澡堂、食堂等条件还无法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 

  4、外来劳动力日益减少。与沿海和长三角相比,我市地处山区,城市知名度不高,企业工资福利待遇较低,吸引外地、特别是省外人员到我市就业的引力不强,我市原吸引来的劳动力优势已日渐淡化,甚至不复存在。而我市城镇、农村新生劳动力、技校、职专毕业生大都宁愿到沿海地区就业,也不愿在本地企业就业。 

  5、择业观念偏高,技能素质单一偏低。我市熟练技术工人较为紧缺,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年龄偏大,加上没有职业技能,较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企业也不愿招收。求职者普遍希望能找一份既稳定、薪水又不低、还不能太辛苦的职业。部分中年妇女为了能照顾家庭,想在家门口就业,不愿远离他乡就业。相当部分未经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较难适应企业用工形式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 

    (来源:三明市劳动就业中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